蔡澜先生在一次采访中,被记者问了这么一句话。
问:“现在青年人中流行着一种叫“躺平文化”,就是没有什么目标,没有什么追求,就这样过生活,对此您怎么看?”。
蔡澜听后没有犹豫,说道:“本来就应该这样。”
当时大家只觉得幽默,认为文化人总能一下子跳出生活,去感悟人生。
但细想之后,很多人其实都明白这个道理,生活本身是纯粹的,我们在面对无可奈何时,被迫躺平也是一种释怀。
“躺平”是一种生活态度
躺平≠摆烂 不是原罪
为什么现在说躺平文化的人,都集中在85后90后人群,以及年轻刚毕业的大学生人群。
因为,70后80后那代人太难了,上有老下有小,责任太大,想躺平也不行。而且那个年代大家都讲奋斗,讲奉献。
哪怕你心里不那么想,但是你肯定是不敢表现出来的,因为在一个不吃苦可耻的环境下,每个人都既快乐又麻木。
那现在很多的青年人选择躺平,其实是变相的证明,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通透了。已经根本不在乎那些了,自己做的选择自己认了。
互联网时代最显著的好处,那就是大家见的多了以后,所有人都有点开窍了。
对世界的认知提升了
我们看来看去发现,怎么也追不上那帮所谓的网红,所谓的企业家,做不到一年一个小目标的人均产值。
而且,这些事情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,很多人在少年时期就已经看明白了。
17、18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命运的存在了。
85后90后可能稍微愚钝一点,小时候还相信光,想成为什么什么英雄,那时候我们起码敢想。
但是现在,各种信息就可以直接告诉你可行性,大家都是琢磨一番后,发现自己对抗不了这个世界。
无奈,试了一两次,就那样放弃了。
但是,我们又能选择什么呢?
就好像我们18岁考到了驾照,当把手放在方向盘上的时候,会发现一路上总有人觉得不放心你,他得用手把着你。
告诉你:该左拐了,该右拐了,刚才那个路口就该掉头!你怎么开的车呀!
“老一辈”的人会说,你这么年轻就有车了,我们当年要是像你一样的条件就好了。
但是,问题是有车没用呀!你去不了你想去的地方。当你“上车”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给你指手画脚。
很多专家在评判躺平文化的时候,认为躺平和懒是画等号的。
懒在我们的文化中带有道德色彩,在道德上是要被批判和鄙视的。
而现在青年人说的躺平,是希望没有那么大社会压力,是不想被裹挟,不想再被苦难教育洗脑。
为什么说~
这一代年轻人都活的通透
大多数所谓专家,批判躺平文化是社会倒退的现象,要对躺平人群进行道德上的审判。
“是不努力生活,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,是对自己的家人不负责!”
其实这点,我还比较有发言权。
我认为的躺平文化是自在。就比如说现在让我在家待着不去工作,我肯定不会自在,因为我要生活。
拒绝绑架,累了,可以休息。自己过好自己的小日子。不干扰别人也不被定义。
“被迫”躺平又是谁的错
有机会 没人甘愿躺平
现在很多年轻人有一些比较过激的言论,他们说:
“已经不单单是无力感,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连人都算不上,而是书中“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””
我们很多的年轻人,尤其是二十多岁的男孩子,不管他们多努力,90%人都超越不了父母给他们积攒的家底。
我一个朋友挺实在的一男孩,他说:
:哥,我家就是一般条件,但是我要结婚父母贷款给我买了一套房,现在一直还着房贷。
就按照现在咱们这里的房价,就算我再努力一辈子,我也买不起呀。因为我现在一毛钱也攒不下里,每天干10个小时,真的是一毛钱也攒不下,我觉得不跟家里要钱,就已经是最大的孝顺了。
所以,他又有什么办法呢?
大家都在说躺平,但真的躺平是不存在的。
躺平文化,有点类似佛家说的“无常”。
我们不能认定人生是没有意义的,但是所有的不可改变和困难,都是由无常生成。
喜怒哀乐只是无常的体验
我们可以是自私的,但也可以关心这个世界上跟我没有关系的人或事。不光是爱国,我还爱每一个身边的人。
凡事随遇而安,既然“上车”了,那就扶稳方向盘,找到属于自己的目的地。
路上的一切都是无常的一种体验,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。
随缘就好